一、 品种概况
苯甲酸利扎曲坦
英文:rizatriptanbenzoate
中文化学名:n,n-二甲基-5-(1h-1,2,4-三氮唑-1-基甲基)-1h-吲哚-3-基乙胺苯甲酸盐
分子式:c15h19n5・c7h6o2
分子量:391.47
cas 号 : 145202-66-0
可溶性:
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;无臭。本品在水或甲醇中溶解,在乙醇中略溶,在乙酸乙酯中极微溶解。
制剂的制备过程中需考察粒度,晶型对溶出的影响及生物利用度,生物等效的影响。
苯甲酸利扎曲坦片:单剂量包装的淡粉色片剂。
苯甲酸利扎曲坦口崩片:铝塑包装的白色口崩片剂。
苯甲酸利扎曲坦(aripiprazole)是日本美国默克公司研制,1998年10月在荷兰首次上市的第4个获准上市的曲坦类药物。本品的口服剂型的生物利用度约40%,而作用达峰时间短至1小时,起效快。给药后30分钟即可见13%~28%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。本品有常规口服片及口崩片两种,剂量规格有5mg和10mg两种。
二、注册类别
苯甲酸利扎曲坦片:4类(仿国内已上市品种),按现有政策国内无原研制剂上市,只有仿品上市,故需采购美国默沙东上市产品制剂作为本品开发的参比制剂。
苯甲酸利扎曲坦口崩片:3类(仿国外已上市,国内未上市品种)国内无厂家生产上市,需采购默沙东美国上市制剂作为参比制剂。
三、适应症及用法用量
适应症
用于成人有或无先兆的偏头疼的发作治疗,不适用于预防性偏头疼,不适用于半身不遂或基底部偏头疼患者。
用法用量
口服给药,一次5-10mg(1-2粒),每次用药的时间间隔至少为两小时,一次**剂量不得超过30mg(6粒),或遵医嘱
四、制剂规格
片剂:共有2个规格:5mg和10mg,国外上市的均为5mg及10mg制剂两种规格,国内上市的均为10mg规格。
口腔崩解片:规格:5mg和10mg。
其它剂型:胶囊剂
五、药理作用
药理作用
利扎曲普坦对克隆人5—ht1b和5—ht1d具有高度亲和力,对其他5—ht1和5—ht7受体亲和力较低,对5—ht2、5—ht3、肾上腺素、da、组胺、胆碱或bz受体无明显活性。利扎曲普坦激动偏头痛发作时扩张的脑外、颅内血管以及三叉神经末梢上的5—ht1b/1d,导致颅内血管收缩,抑制三叉神经疼痛通路中神经肽的释放和传递,而发挥其治疗偏头痛作用。 用法用量:口服给药,一次5—10mg(1—2粒),每次用药的时间间隔至少为2小时,一日**剂量不得超过30mg(6粒)。或遵医嘱。
药代动力学
本品口服后吸收完全。其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大约为45%,达到平均**血浆浓度(cmax)大约1~1.5小时(tmax)。 未见偏头痛发作对本品吸收或药代参数的影响。食物对本品的生物利用度(f)没有明显的影响,但使达峰时间延迟了1小时。本品的血浆半衰期(t1/2)在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值为2-3hr,其曲线下面积(auc)女性比男性大约高30%,平均达峰浓度比男性约高11%,而达峰时间一致。多剂量给药没有发生蓄积效应。平均表观分布容积(vd)在男性大约为140l而女性为110l。该药的血浆蛋白结合较低约为14%。
本品主要通过单胺氧化酶-a(mao-a)氧化脱氨基作用代谢为吲哚乙酸(对5-ht1b/1d受体没有活性),少量代谢为n-去甲基利扎曲普坦(一种对5-ht1b/1d受体作用与母体复合物相似活性的代谢物,其血浆浓度大约为母体复合物的14%,)它们的消除率相似。
其它较少的代谢物如n-氧化物、6-羟基复合物及6-羟基代谢物结合的硫酸盐,对5-ht1b/1d受体均没有活性。本品不抑制人肝细胞色素p450 3a4/5,1a2,2c9,2c19和2e1,是p450 2d6的竞争性抑制剂,其抑制浓度却要求极高水平,无临床相关性。
单剂量口服10mg14c-利扎曲普坦后,120小时后总的放射活性累计在尿和粪便中分别为82%和12%。口服给药后,大约有17%进入血液循环。约有14%的药物以原型从尿中排出,约51%的药物以吲哚乙酸代谢物的形式排出,说明本品存在首过代谢。
本品在健康非偏头痛老年人志愿者(年龄在65~77岁之间)的药代动力学与在健康非偏头痛年轻志愿者(年龄在18~45岁之间)体内相似。给轻、中度酒精性肝硬化引起的肝损害患者口服本品后的血浆浓度,轻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似,而中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比前二者高出大约30%。
肾功能不全的病人(肌酐清除率为10~60ml/min/1.73m2)本品的auc0-∞与健康人没有明显差异。而血液透析的病人(肌酐清除率),本品的auc比正常肾功能患者要高出大约44%。
六、市场前景
偏头疼仅中国就有一亿多患者,多发人群集中于20~45岁的青壮年。
偏头痛市一种常见的机体功能紊乱疾病正在世界范围内“发威”,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,被世界卫生组织视为类同于痴呆、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病的最致残的慢性疾病。因其危害巨大,欧美国家对偏头痛的研究不断向前推进,偏头痛治疗药物的市场占有率也迅速攀升,并已进入全球最畅销药物行列。
而在我国,这一市场的潜力也早在2009年就已达到667亿元,并且还将持续爆发。因为相较于欧美国家,目前国内对偏头痛的认知尚处于“萌芽期”,不仅相关研究和诊疗极其混乱,治疗药物更是非常匮乏,如国际多个治疗指南普遍推荐,且欧美国家目前首选的有效治疗偏头痛的欧立停(苯甲酸利扎曲普坦),可以说,在我国,偏头痛治疗药物就如深埋地底的金矿一般,等待被更深入地挖掘,而抢得先机者,必将创造奇迹。
更具革命性的是,在1998年,美国默克公司研制的第二代曲普坦类药物——欧立停(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)也被fda批准上市,标志着可用的、效果*的曲普坦类药物的诞生。
而随着欧美国家偏头痛临床及药物开发的不断深入,并逐渐影响到世界范围内偏头痛的诊断及治疗,我国偏头痛市场也开始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。
利扎曲普坦是美国头痛联盟《偏头痛循证指南》(2000)ⅰ级推荐、欧洲神经病协会联盟《偏头痛药物治疗指南》ⅰ级推荐、2011版《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》首选用药(a级推荐,ⅰ级证据),占全球抗偏头痛药物16.5%的市场份额。
与传统药物相比,利扎曲普坦治疗偏头痛疗效更快速有效,特别是在用药两小时内,其头痛缓解率与消失率高达94.55%和74%。
北京凯瑞科德药物技术研究有限公司
高月
15233650503